“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盛开的时节,刘贞麟老师、张瀚文老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近20人齐聚洛阳,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牡丹写生之旅——刘贞麟海岳花木写生活动。
洛阳,这座有着 “千年古都、牡丹花城” 美誉的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绚烂的牡丹文化,为此次写生活动提供了绝佳的背景。
活动伊始,刘贞麟老师先为学员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关于牡丹绘画的讲座。他深入讲解了中国画中牡丹绘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表现技法,从历代名家的牡丹画作中汲取审美,剖析其笔墨运用、构图布局和格调气韵的精妙之处,让学员们对牡丹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学员梳理了正确清晰的学习脉络。为接下来的实地写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连续六天的在国家牡丹园的实地写生。让学员们真正置身于牡丹丛中,被眼前盛放的万朵牡丹所震撼。红的灿烂,粉的如霞,白的像雪,花团锦簇,花瓣层层叠叠,或娇艳欲滴,或清新淡雅,微风拂过,花枝摇曳,姿态万千。刘贞麟老师沉浸在花丛中,现场为学员们示范如何捕捉牡丹的神韵。在理论上从谢赫六法讲述再到心法中牡丹大富贵精神和我们的物我两化,深入浅出的引导大家更深层次的了解写生的方法和意义。他手持画笔,边画边讲解,从勾勒花瓣的线条,再到表现枝叶的姿态,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学员们则围在老师身边,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都一一耐心解答。
在写生过程中,学员们也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专注度。他们顶着骄阳,捧着写生本席地而坐,各自寻找着最佳的角度,用画笔仔细纪录着牡丹。有的学员注重对牡丹形态的精准把握,一笔一划勾勒出花朵的轮廓;还有的学员尝试将牡丹与周围的紫藤或松树等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分享着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写生期间,张瀚文老师还给学员们讲解了写生牡丹转换没骨画作品的方法。从意点没骨技法和工点没骨技法两个方面示范牡丹,并强调了没骨绘画中以骨离线和用笔的书写性及绘画格调的静、净、境。把没骨绘画全方面立体化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此次写生活动,不仅是一次绘画技艺的提升,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洛阳的牡丹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通过写生和参观 龙门石窟,学员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刘贞麟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写生活动,让学员们在自然中汲取灵感,在实践中提升技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活动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在绘画技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在对牡丹的描绘中,领悟到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相信这次洛阳牡丹写生活动,会成为他们艺术道路上一段难忘的经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绘画创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这次刘贞麟海岳花木洛阳写生活动学员名单如下:薛玲、朱云 、田萍、陆虹、张艳、程晋丽、张淑文 、刘微、夏小雅、 王美懿、山丹、凌晨、周伟、张仁秀。后续会有这次写生活动的写生作品汇报介绍,敬请期待。
小鱼供稿
刘贞麟老师牡丹写生稿如下
![]() |
![]() |
![]() |
![]() |
![]() |
![]() |
![]() |
![]() |
被感动 | 同情 | 囧囧 | 愤怒 | 和谐 | 悲剧 | 高兴 | 打酱油 |